大明生活日常 - 第35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一长,整个山下的氛围都跟别处的不一样,这个时节还能瞧见好几个书生打扮的年轻人在田里忙活,都是山上的学生请假回来,帮着家里在干活。

    马车只能停在山下,谢九九下来跟着裴元一路往山上走,越往上路过的人就基本都是书生文人,还有几个秀才公,在这条去书院的小径上遇见了,也都彬彬有礼得很。

    谢九九免不了在心里暗自感慨,怪不得青松书院有名气。这般往来无白丁谈笑有鸿儒的环境,是挺吸引人的。

    早晨出门,直至中午才到书院门口。书院矗立在山腰依山而建,山门巍峨气势磅礴。

    山门之后又是台阶,台阶两侧就开始有房屋院落,再往上院落被一看就是Jing心布置过的树木遮了大半,看不清了。

    已经到中午了,就不着急进去拜见师长,裴元牵着谢九九走进一个食肆,“我在书院那几年最喜欢的就是这一家,尝尝?”

    这食肆是一对夫妻开的,两人只有一个儿子也在书院里读书。他俩就在咱们书院外面弄了这么个小食肆,生意好极了。

    夫妻两个看上去年纪不小了,那老板头发都花白了,看着起码得有五十往上。

    “食肆的生意可是力气活,这么大年纪了吃得消吗。”

    饭菜上来得很快,三菜一汤分量很足。米饭不是很白,胜在软硬适中,四个人一人就收一文钱,米饭能随便吃。

    “他们家就准备这几个菜,按着时令来,菜价不贵谁来吃都是这几个菜,一锅炒能出几桌,就还忙得过来。”

    “之前你说云客来的事,我就想跟你说来着。”裴元说着压低了些声音,“想要云客来跟小食肆那样道道菜都便宜,那肯定不成。

    咱们能顺着时令节气出特色菜啊,到时候你就主推这一个菜,把这一个菜的名气推出去,让进云客来的每一桌都要吃这个菜,人气不就来了嘛。”

    一顿饭的功夫,食肆里五张桌子来回来去总共进了七桌食客,有单独一个人来吃的也有几个学生结伴过来的。

    桌上的菜真就来回来去这三四样,就连配菜都差不多,切成小丁的酸萝卜,从坛子里拿出来的浸辣椒,配上不那么辣的仔姜和葱段,铁锅烧热大油一过,没什么菜会不好吃。

    谢九九看得认真,觉得裴元这法子正经不错,便把已经在心里琢磨好些天的想法也说出来。

    她本来是想要借云客来靠着街的那一扇窗户,把窗户打通另做个小门,支两口锅专门做外带的生意。

    云客来离码头近,城外码头边上不是没有食肆饭铺,不过都是支个棚子摆两张桌子,卖些茶水和炊饼,面条凉粉这类容易做的东西。

    这些吃食,在码头做工的苦力脚力们吃合适,有时候都

    不用桌子板凳,蹲在路边三下两下吃完,再跟店家讨一碗水喝了,装粉装面的碗都干净了。

    但对于那些跟着船停靠在码头的人,就不怎么合适了。除了一些干饼子,其余那些汤汤水水怎么好带到船上去,就是他们肯带,人家做生意的也不能叫他们连碗都端了走。

    “我也不跟街上两家早饭铺子抢生意,他们辰时末就收摊了,咱们店里的两口锅就跟着云客来进客的时辰开张,想来也不会有大意见。”

    如今出远门,最容易携带的干粮就是炊饼煎饼,不容易坏又放哪儿都行,即是压扁了压碎了照样能吃。再不然就是各种油炸之物,撒子麻花,炸鱼腌rou。

    容县码头上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河鲜湖鲜,拿面糊一裹下油锅一炸,炸酥脆了拿油纸包好,夏天存放个三两天没问题,天气要是凉下来,还能存放更久。

    云客来家底子比城外那些摊子铺子要足,连包油饼炸货的油纸都是以前谢德昌找了好久,才在两条街之外的杂货铺定下来的。

    “陈妈妈可会做糖油团和葱油饼了,外面做的都没有她做得好吃。这一手我也学会了,等回去我让秦娘子也学,她学会了就专门负责卖这个。”

    “客人的话也不着急,县城里那些老客本就喜欢在云客来点菜带回去吃。码头上的新客,交给何奎去想法子。

    我不叫他白忙,油锅里炸的鱼虾必须新鲜,他每天来回给送货赚一份钱,要是有船上的贵客不愿意下船不愿意走这一趟,他给来回的跑腿我还给一分钱。”

    “要是买得多的,还能送他们两个竹筒,装糗粮炒面岂不正好。”

    说起自己这本生意经,谢九九总有说不完的话。裴元耐心听着,时不时还要搭茬问两句,看得路过两人的书生路人们,都忍不住回头再多看一眼。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