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成不好意思的笑了笑,然后伸手指了指路边:“我在看那个。”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姜晓菱才发现原来路边是一个照相馆,表哥之前就蹲在人家照相馆的橱窗外边。
盯着看的是人家橱窗里摆放着的那些人家拍好的照片。
“你想拍照?”她转回头,问道。
“不是。”徐海成摇了摇手,然后又指了指:“我看的是那个。”
再次望回去,姜晓菱才意识到他指着的并不是那些拍好的照片,而是橱窗最下面一层,那张用木框框着的,用铅笔手绘的人像画。
这个年代,并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够拍得起照片的,很多人一辈子也拍不了一张。
而且就算是拍得起,最多也就是拍个两寸,三寸的小照,想再放大一些,一来技术跟不上,再来人们也舍不得。
所以,不管是在城里还是乡下,特别是在比较偏远的农村,家里老人年龄大了,通常会找人来给画一个画像,留着将来老人故去,当做遗像用。
照相馆一般也会接这种生意。
徐海成刚才看的,就是一张被人画出来准备当做遗像用的老年人的画像。
看到这个,姜晓菱不高兴的拉了表哥一下:“你看这个干什么呀?走了,走了,我去上班,你顺便帮我把篮子带回家去。”
她说着,将手里提着的篮子塞到了徐海成的手里,然后硬拉着他一起离开了照相馆。
被表妹拉着,徐海成也没有反抗,只是一直都走出好远了,还恋恋不舍的又看了一眼。
然后叹了口气,说:“我能画得比他还像。这个人画得不太好,比例不对,眼睛都画歪了。”
姜晓菱微微一愣。
之前她将表哥拉走,实际上还是有点担心他是触景生情,怕他望着那些是想到了自己的母亲。
没想到,他想的居然是这个!
她想了想,问道:“哥,我听说你画的主席像画的可好了,是真的吗?”
徐海成点了点头,还不忘补充了一句:“除了画主席像,我画别的也很好。”
想了下,他又说道:“我字也写得很好。之前去边疆的时候,我路上就是靠给人写信,然后换的口粮。”
姜晓菱没有想到表哥居然会主动提到这事儿,原本她以为对于表哥来说,这应该是会让他难受的过往,是不会愿意提的。
如今看他说了,连忙试探的追问道:“哥,你路上吃了不少苦吧?”
徐海成想了一下,然后又摇了摇头:“也不算苦,心里有追求,有方向,过程坎坷一点不算什么。”
听他既然愿意说,姜晓菱索性拽了拽他的衣袖:“那你跟我讲讲呗,哥,你这一路都是怎么去的啊?我妈说,你自己画了个公章?你怎么这么牛啊!”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