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19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跟一众人等寒暄过后,常浩南总算是在试飞院的机棚旁边看到了正在进行弹机匹配测试的霹雳11。

    一字排开,总共10枚。

    搁在以前,这是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歼8能用的阿斯派德现在总共只剩下不到60发,目前只能适配苏27sk的r27e,也就到货了一百多枚,加在一起最多二百出头的数量。

    一个靶试就要用掉10发?

    笑死,这种要求但凡敢提,空军首长就敢跳楼给你看。

    所以之前咱们进行过的三次中距弹打靶试验,总共也就打出去了11发导弹。

    其中还有4发脱靶。

    “中距弹自由,就是好啊。”

    常浩南走上前,弯腰在其中一枚导弹的电气接口上轻轻抚摸了一下。

    尽管早在三年之前,人民空军就已经用引进的苏27和r27在40-50k的距离上实现了首次超视距打靶,但用华夏自己的飞机发射华夏自己的中距弹,尚属首次。

    也绝对有着里程碑级别的意义。

    站在常浩南旁边的霹雳11导弹副总设计师郭立强恰好听到了前者刚刚的自言自语。

    xx自由这个后世相当常见的梗在1996年自然是没人听说过的,这让郭立强不由得眼前一亮:

    “常浩南同志的这个提法很好啊,中距弹自由,嗯,这个提法好!”

    “过去,咱们虽然能自己制造飞机,但是导弹还要找意大利人去买,后来他们不卖了,就打掉一发少一发,外国人嘲笑我们‘有机无弹’,我们也不好反驳。”

    “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咱们自己的空空导弹,打出去一发还能补上一发,空军想打多少,就能打多少!”

    已经走到另外一边确认测试结果的杨奉畑此时也刚好回到人群中,思索片刻之后叫来了旁边的一名助手:

    “让宣传部门注意一下,在新闻通稿,甚至标题里面可以考虑引用这个说法。”

    本来只是自己感慨一番的常浩南被这么乍一起哄还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旋即也就释然。

    对于这个新闻报道标题基本局限在陈述句,连震惊体都还没被发明出来的年头来说,随便从自媒体时代弄出来点边角料,给人们带来的震撼恐怕都不亚于改造之后的那台涡喷14……

    让歼8c试试

    机棚里面,已经完成电气测试并开始挂弹的是一架雷达罩被涂成绿色的飞机。

    今年年初才刚刚正式入列服役的歼8d。

    相比于老型号最大的改进在于增加了空中受油能力,其它方面,尤其是电子设备并未作出太多更新。

    只是为了适配国产霹雳11导弹而更换了新的连续波照射器。

    负责进行这次打靶的飞行员叫冯林,几乎参加过自a弹引进以来的所有测试任务,此时正在跟杨奉畑和郭立强汇报飞行前的准备情况。

    “还是要感谢你们这些航空航天系统的同志,总算是满足了老冯这么些年来的念想。”

    旁边一名试训基地的上尉军官颇为感慨地说道。

    “啊?”

    常浩南一脸懵逼地看向对方。

    这话里话外怎么一股别人要没了的意思。

    “老冯再过两个月就到年龄停飞了,他从好几年前就开始跟我们说,希望能在停飞之前亲自打一次咱们国家自己产的雷达弹。”

    年轻上尉说着抽出一支烟,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

    “结果这霹雳11一年年的光是听说有这么个东西,就是不见影子,我们都以为他赶不上了,结果……嘿,你们来的真是时候。”

    还没等常浩南再跟这位明显老家在津门的小哥再说点什么,大喇叭中就传来了打靶实验准备开始的声音。

    “19号机准备开始滑行,请无关人员撤离跑道区域。”

    飞行安全无小事,别管设计飞机还是设计导弹的,到了机场那就都算是无关人员。

    因此他也就跟着一众人等撤回了塔台的指挥中心。

    对于常浩南来说,在这个视野最好的位置观摩战斗机起飞已经不是第一回 了,早就没了刚开始的新鲜感,因此他的注意力很快就被一块在这个年代堪称巨大的crt显示屏吸引了。

    那上面显示的应该是地面雷达所探测到的情况。

    “19号机已经进入测试空域,雷达启动正常!”

    无线电里面,冯林的声音异常沉稳。

    塔台指挥员也在向试飞员实时通报着情况。

    “靶机已经起飞,预计两分钟后进入目标区域……”

    “预计一分钟后进入目标区域……”

    “靶机已经进入目标区域,可以开始搜索目标!”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