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裘智打断道:三两今年多大了,你说的这些事什么时候发生的?
&esp;&esp;张端立刻回道:三两今年三十了,至于她家什么时候败落的。。。。
&esp;&esp;他有些迟疑,思索许久,才不确定道:我记得元宵节那日,我和三两踏月观灯看百戏。她想起了小时候的事,有些伤感,提了一句十三年没见到弟弟了。
&esp;&esp;裘智心下暗道:那她自卖自身应该就是十三年前的事。
&esp;&esp;裘智紧接着问道:她弟弟多大,你知道吗?
&esp;&esp;张端摇头道:我当时问过她,还说等我二人成婚后,陪她回老家去找她弟弟。三两只是沉默,没有说话。
&esp;&esp;裘智听了暗自推测,三两既然肯放心跟着行商走,他弟弟年纪应该不会太小。至少得有十岁了,能照顾自己,守住那笔钱不被族人侵占。
&esp;&esp;第60章 王三两的来历
&esp;&esp;张端看裘智不再发问, 便继续娓娓道来:其中一百两用来为她父母办后了事,余下的三百两都给了她弟弟。
&esp;&esp;听到这里,裘智不禁有些唏嘘。王三两前半生过得凄惨, 父母早亡, 与弟弟天各一方,又非自由身。好不容易苦尽甘来了, 却又客死异乡, 可见人生聚散实难预料。
&esp;&esp;张端见裘智面露不忍之色,显然对三两的遭遇深感同情, 心情稍微放松了些。他来的路上一直患得患失, 生怕县丞看不起风尘女子, 不肯用心破案。如今看来, 倒是他多虑了。
&esp;&esp;裘智问道:三两怎么到的宛平?
&esp;&esp;张端叹了口气, 眉头紧锁:听说行商家的生意赔了点钱,不得已将她转卖到了描香阁。
&esp;&esp;裘智轻轻嗯了一声, 心中疑惑不减,即便行商缺钱, 为何不就近卖掉王三两,非要大费周章地卖到宛平?
&esp;&esp;裘智追问道:三两原名叫什么?行商多大岁数, 来自何处?三两是何时来的宛平?
&esp;&esp;张端沉思片刻, 答道:我怕勾起三两的伤心事, 很少问她行商的事。她从未透露过原名, 但我知道她本不姓王,是随了那行商的姓氏。三两大概是六七年前来的宛平。
&esp;&esp;裘智看了金佑谦一眼,道:金师爷, 麻烦你把三两写的诗拿出来, 让张秀才看看, 是不是三两的真迹。
&esp;&esp;刚才在芙蓉楼,裘智已经让描香阁的姑娘辨认过了,确认出自三两之手,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还是想让张端再确认一遍。
&esp;&esp;张端接过诗文,只看了一眼,就斩钉截铁道:不是三两写的。
&esp;&esp;裘智几人闻言,不由一愣。他们之前让描香阁识字的姑娘辨认过,皆说是三两的笔迹,怎么张端只扫了一眼,就能断定不是。
&esp;&esp;张端看众人齐齐盯着自己,忙解释道:大人,去年本县的端午诗文会就在芙蓉楼举办,我和三两是在诗文会上认识的。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