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莛作弦 - 第34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好,照着项正典这个思路,他是不可能猜到是谁的。

    拉开车厢的门,李叶儿却坐在柳方洲原先的位置上,和杜若一人捏着一块枣泥糕,指手画脚地说着话,而杜若咬着糕点认真地听着。

    “他到底开窍没有啊?”李叶儿这么说着,瞥见柳方洲的影子就赶紧闭了嘴,起身让开座位。

    “聊什么呢?”柳方洲重新在杜若旁边坐下。

    “随便聊。”杜若面不改色地回答,“没什么要紧话。”

    有什么是能对李叶儿说,不能对自己说的?柳方洲一时间又被这件事转走了思绪。

    身边的杜若却像是没什么心事,一边吃着点心,自得其乐地看风景。

    柳方洲伸手抓住杜若的手腕,低头咬了口他手里的枣泥糕。

    “网兜里还有呢。”杜若停止了咀嚼,“师哥你干什么吃我的。”

    “他吃的是酸的。”李叶儿突然说。

    庆昌班一行离开京城时,春末的藤萝花还在花期。回到京城已经是盛夏,满城树木繁荫、骄阳热烈。

    有戏客赠了两缸荷花给王玉青,放在了徒弟们练功的院子里,碧波盈盈很是好看。杜若从回京之后一门心思地钻研,要把从南都带回来的荷花扦插养起来,王玉青的荷花缸成了送上门的材料。

    “我们杜花匠还在劳作呢?”项正典经过院子,问。

    杜若半个身子都扎在深缸里,脚边还扔着把铲子。柳方洲站在他旁边,无可奈何地看着。

    “要失业了。”杜若直起身来叹气说,拍了拍手上沾着的淤泥,“发不出根来,眼看要枯死了。”

    “养荷花大都是埋藕来种。鲜切的花枝能让你养足这七天,也算功德圆满了。”柳方洲说着把杜若从水缸边拽下来。

    “这边两大缸荷花呢,何必苦求那一支。”项正典也凑近瞧了瞧,“难道南都的花比京城的更好看?”

    “就是不一样。”杜若嘟囔,“想留点纪念来着。”

    “以后不愁还有巡演的时候。”项正典说,“赶紧洗了手午训,师父新招了两个琴师,让咱们下午都得试试弦。”

    “李玉师父以后可松缓些了。”

    “我爹自己还犯嘀咕呢,觉得人家的琴不如他。”李叶儿带着道琴在旁边加练,闻言也过来搭腔。

    “那也挨不住他自己一个,戏多的时候分身乏术呀。”杜若说。

    巡演回来,庆昌班的名气更甚于从前,接到的堂会邀约越来越多,戏班也逐渐把更多的戏排给了已经能当大任的徒弟们,几人的演出也越来越出色。这般旺盛势头,戏班扩建自然也是理所应当。

    “别说李玉师父了,连班里的人不也是,戏多的时候都用不过来。”

    “前几天说要把薛平贵故事排演出全本来,怎么算人都不够差遣。”

    “所以就要先让你和柳方洲演一折《平贵别窑》?”

    “对。”柳方洲替杜若回答,“杜若在东城昌富记那里新做了一套银锭头面,预备下了训去取。”

    “杜师兄,我也要一起去。”道琴靠着墙拿大顶,汗珠倒着从额头淌下来,一边眨巴着眼睛说。

    “我看你是又想出去玩。”李叶儿叉起腰白他一眼,“今天再练不好,师父可真得罚你了。”

    如今的道琴正像大半年之前的杜若,嗓子倒仓而身量不够,唱做都半斤八两。只是杜若愿意苦练,而道琴天生滑头,更使人烦心。

    几个师兄师姐愿意与他相处,同练同歇,只是如果真的难成大器,谁都留他不得。

    “我倒是有主意了。”柳方洲突然说。

    “什么?”

    “薛平贵故事啊。”柳方洲举起手指头给他们数,“薛平贵是小生来演,一直到《误卯三打》,从《赶三关》是须生,那我们岔开演不就得了?《彩楼配》《三击掌》《探寒窑》《平贵别窑》,杜若来王宝钏、我来薛平贵,或许让白小英演一个王丞相,《误卯三打》还是我的戏,杜若刚好赶代战公主的妆。后面薛平贵换须生,就是玉青师父的戏了——这时候王宝钏换洪珠师父。接着《赶三关》《武家坡》《算粮》,小叶子和道琴的王家大姐二姐。三折演完,《银空山》又是杜若的代战公主,我正好顶一下高嗣继的武戏。最后一折《大登殿》,玉青师父和洪珠师父的大轴,正正好好。”

    柳方洲一口气说完,旁边的道琴已经听直了眼睛。

    “这种连本大戏,之前都是好几个戏班约请义务戏的时候,联袂演出。”李叶儿说。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