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 - 第37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esp;&esp;若不是因为府学的夫子,还是有些水平,而且府学的束脩极低,还有谁会愿意去府

    &esp;&esp;学。生源在一定程度上本就会影响一个书院的科举成绩,秀才、举人、乃至进士录取率才是这个书院最好的招牌。

    &esp;&esp;邹教谕皮笑rou不笑地与袁院长见礼,这次他势必要一雪前耻。

    &esp;&esp;“许久不见,袁院长依旧老当益壮。”这话可不是夸奖,而是讽刺崇山书院后继无人,一直要他一个老翁独当一面。

    &esp;&esp;袁院长哈哈一笑,“只要每次科考都能再创佳绩,便是累些又何妨。”

    &esp;&esp;“那今日倒要见识一下你们崇山书院的学子的水平了。”

    &esp;&esp;“好说好说。”袁院长可不觉得不必要的“谦虚”有什么好处。

    &esp;&esp;第一场比试,其实更像热身赛,双方派出的四名学子分别擅长四书中的一本,不说倒背如流,但是也绝对可以背到只字不差。说好的四局三胜,硬是比成了四局平手。

    &esp;&esp;参赛的人毫无乐趣,既没有挑战的感觉,也没有获胜的喜悦,甚是无聊。但是来观赛的人可就激动了,“这些童生好厉害,那么厚的书都能记得下来。”

    &esp;&esp;“要不别人是童生,咱们是泥腿子呢。”

    &esp;&esp;若是背书都背不好,那就最好不要参加科举,童生试考的其实就是背诵。

    &esp;&esp;到了第二场比赛,即兴作诗。徐京墨看着才思敏捷的学子们佳句频出,只能感叹一句,幸好从此不必再考诗赋。

    &esp;&esp;本朝的科举沿用了前朝的制度,院试之后不再考诗赋,转而考一些更为实用的内容,比如为官后会写的公文,诏、诰、表,又比如律法及判语。

    &esp;&esp;“左兄,你说这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哪个更好?”

    &esp;&esp;“雅俗共赏方为正道。不过,你怎么突然有此一问?”世家子也有识得人间烟火的,不会为了雅而雅。

    &esp;&esp;“只是想到之前在府城门口看到的布告栏,朝廷官员誊抄圣谕,遣词造句自是上乘,可惜百姓看不懂,一旁的衙役将其翻译成大白话,他们才懂。”

    &esp;&esp;“没这些文绉绉的东西,要怎么区分读书人呢。至于其他,愚兄以为存在即为合理。”

    &esp;&esp;徐京墨觉得如今这科举虽然倡导务实,但是现实中,务虚总比务实多。想想也能理解,务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有可能再付出无数努力之后依旧得不到好的结果。所以,更多的人才会想去做面子工程,至少“效果”的立竿见影的。

    &esp;&esp;第37章 似是故人

    &esp;&esp;第二场比试依旧是平手,看来这胜负全看第三场了。第三场的辩题,府学出的题目是“人性本善/人性本恶”,崇山书院出的题目是“德治与法治”。

    &esp;&esp;这两道题又如何不是一道题呢,袁院长与邹教谕看着彼此的题目,都有些无奈,这两道题其实也算是一道题。论人性的善恶,不是为了评价一个婴孩的好坏,而是为了佐证君王的治下之道,也就是德治或法治。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3】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