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准噶尔一战大胜的捷报已经通过八百里加急传到了京中,京中上下无不欢欣鼓舞,莫说那些将子弟送去军中赚军功的贵人,普通的满人家中,也是满心欢喜地等着家人的回来。
&esp;&esp;被惦念着的胤祺,此时正在返程的路上。
&esp;&esp;较之出发,返程反倒没那么着急,康熙坐镇中军,西路军与东路军也与中路汇合,队伍正是得了大胜,气势如虹之时,数万人走过,瞧着便是威严赫赫。
&esp;&esp;索性趁着这机会,宣扬大清的国威。
&esp;&esp;康熙干脆下旨,御驾亲巡,江山永固。
&esp;&esp;回城途中各县城的知县们,全都提起了一颗心,托着脑袋受了康熙召见,唯恐哪里说错了话,带累了全族。
&esp;&esp;胤祺作为在此次战役中立下首功的阿哥,被康熙亲自带在身边,召见知县时候一个没落,胤祺也全见了一遍。
&esp;&esp;说是见到了众生相也不为过。
&esp;&esp;有尸位素餐者,有兢兢业业者,有满心算计者,也有一心为民者,更有蹉跎数载者。
&esp;&esp;胤祺终究不愿见着人才埋没,令亲卫再仔细查了遍后,为那几个由于得罪了上司,被打压埋没的那几个人上了举荐折子。
&esp;&esp;胤祺刚立了大功劳,正是康熙对他印象最好之时,看见胤祺的奏折,他立即打开,边看边点头,胤祺折子里举荐的那几人,有沉默寡言者,有刚正不阿者,也有鲁直木讷者,但这几个人都是有真才实学的,其治下的县城,尽管位于西北边陲,百姓倒也能安居乐业。
&esp;&esp;这些也是康熙看中的人,即使没有胤祺的举荐折子,康熙也不会让他们在此处继续蹉跎。
&esp;&esp;只不过,胤祺这个折子,康熙用朱笔写上一个“准”字,意味深长地笑了。
&esp;&esp;不知是胤祺自己所想,还是他幕僚提出,若是胤祺自己的意思,那他对胤祺还是低估了。
&esp;&esp;仅见过一次,便能从回话中推断出几人的性情,这份识人能力,实在不可小觑。
&esp;&esp;不过,康熙摸着人名的手一顿,他突然想起,胤祺幼年是住在林如海府中,林如海这么多年都能好好的待在翰林院,被他倚重,其能力自是有的。
&esp;&esp;只不过,康熙没想到,那些年林如海居然真的仔细地教导了胤祺,胤祺更是学到了一身本事。
&esp;&esp;毕竟早些年里,谁都知道康熙默许了宁寿宫阿哥胤祺不读书,胤祺并不需要经天纬地之才,也不需要头悬梁锥刺股苦学,他只需要承欢皇太后膝下便够了。
&esp;&esp;他对这儿子,忽略地太多。不论是生擒噶尔丹,还是举荐官员,胤祺每一处都做的恰到好处,康熙第一次正视起了胤祺,这个被他默认排除继承的阿哥。
&esp;&esp;尽管现在康熙并没有废太子的打算,但他对太子的一些行为深深不满,之前是抬举大阿哥胤褆和太子打擂台,眼见着太子占据了大义的名分,打的大阿哥节节败退,这次战役胤褆又没有立下多大功劳,再抬举他,也没甚作用,不如,再让胤祺回朝堂,也能给太子一个警告。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