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太监这才把燕王的蒲团铺好了。
&esp;&esp;灵堂内要尽可能保持安静,太监躬身对燕王做了个“请”的手势。
&esp;&esp;后头几个侍从立即上前清场,示意嬷嬷带着小皇后去殿外等候。
&esp;&esp;燕王要念悼词了,旁边的史官要把这一幕全部记载下来。
&esp;&esp;古代这形式主义,比现代可严格多了。
&esp;&esp;一切行动在训练有素中安静地进行。
&esp;&esp;突然被嬷嬷簇拥着往外走,邓姣一把扶住一根木柱,低声反抗:“你们推我作甚?”
&esp;&esp;她的救命稻草还没开始安慰她,她不能走。
&esp;&esp;刚准备下跪的燕王陆骋动作一顿,回头看去——
&esp;&esp;那个十七岁的小皇嫂此刻正抱着柱子,不肯跟嬷嬷出门。
&esp;&esp;燕王对着她的方向观察片刻,脑袋朝一旁矮个头的太监倾斜,“去问问怎么回事。”
&esp;&esp;太监快步上前问嬷嬷:“娘娘这是怎么了?”
&esp;&esp;嬷嬷尴尬地找借口:“娘娘伤心过度,这些时日,一直神思恍惚,还望殿下见谅。”
&esp;&esp;一听这话,邓姣顺水推舟,小跑冲向皇帝的棺椁,扑倒在棺盖上,发出十分夹子音的哭泣声。
&esp;&esp;燕王狭长双眼诧异地睁大了。
&esp;&esp;后妃们在燕王面前,向来比太监侍卫更守规矩。
&esp;&esp;以往没人敢在他面前失态到这个地步,更别说皇后。
&esp;&esp;邓姣古怪的举止,看得燕王快要把刚背熟的悼词都忘光了。
&esp;&esp;沉默了许久,燕王出声安抚:“皇嫂节哀。”
&esp;&esp;哭声戛然而止。
&esp;&esp;邓姣趴在棺材上,一动不动,等待燕王开始认真地、细致地、进一步地安慰。
&esp;&esp;然而,燕王已经安慰完了,他转头用眼神示意嬷嬷们——皇后不哭了,被他哄好了,可以把皇后拖出去了。
&esp;&esp;她再不走,燕王的悼词真要忘光了。
&esp;&esp;批了两晚上奏折,燕王只过了两遍悼词就亲身上阵。
&esp;&esp;他原本对自己的记性信心十足,没想到会有干扰物出现。
&esp;&esp;史官还在旁边等着。
&esp;&esp;如果燕王哭灵期间,悼词说得结结巴巴,史官可能会把他描述成“表现得很紧张”,而非“很伤心”。
&esp;&esp;那看起来会让燕王有点举止可疑,“先皇死因的幕后黑手”又要出现几十部野史。
&esp;&esp;趴在棺材板上的邓姣一动不动。
&esp;&esp;没了吗?继续安慰啊?
&esp;&esp;说好燕王会“不停地安慰、不停地安慰”呢?
&esp;&esp;她马上都要被拉去殉葬了,怎么节哀?
&esp;&esp;节不了一点。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