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县令庶女 - 北宋县令庶女 第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许栀和面不改色:“谢母亲。”

    吕氏对许栀和的态度比起她自己亲生的那几个自然算不上好,但是比起杜小娘和姚小娘那几位,算得上平静温和,至少不会直接出言讥讽。

    至于她有心无心的几句扎人的话,许栀和也懒得计较。

    她的生母张小娘福薄,刚生完她就得了风寒,没能撑到来年开春,便丢下襁褓中的许栀和撒手人寰。

    许栀和穿来北宋之前看过不少古装剧,知道自己只要安分守己,不去触主母的霉头,日子不会过于难熬。

    毕竟主母的心思都在那两位活蹦乱跳的小娘身上呢。

    许栀和对这样嫡母不管,亲爹不闻的局面接受得很好。

    在哪儿不是过日子,能出生小官之家,可比天不亮就要上山割猪草好过太多,她知足常乐。

    半盏茶后,孙妈妈一脸菜色地走进了屋,站在吕氏身边语气复杂道:“大娘子,姚小娘有了身子,现下已经三个月了。”

    话音一落,正堂中人心思各异。

    杜小娘身边的七哥儿许应松还年幼,听不懂孙妈妈口中的意思,嗓音稚嫩地问:“什么是有了身子?”

    五哥儿许应樟早慧懂事,他拉住自己的弟弟,语气严厉:“阿松,别多问。”

    吕氏强撑一股笑意,皮笑rou不笑道:“这是好事。孙妈妈,去我的嫁妆单子里拿些上好的药材,给姚氏送去补身子。”

    孙妈妈满脸复杂,“哎”了一声,下去准备了。

    吕氏见孙妈妈离开,再懒得再应付正堂一屋子人,挥了挥手,便让他们退下了。

    许栀和松了一口气,结束的时间比她想象中要早。

    她坐得靠后,离门最近,等与众人一道行完礼,拉着方梨就冲着许府的大门去了。

    许府在桐花巷深处,一路上两旁白墙灰瓦,青石板的路面铺满小巷两边院落飘落的残叶,覆盖着一层白霜。

    从巷子中出来,许栀和深吸一口气,朝市集走过去。

    一日之计在于晨,峨桥县的晨光已然开始。沿河的大街上人来人往,有拉着独轮板车赶去给主家送菜的,有挑着货箩走街串巷的,还有支起茅草棚开店做生意的,蒸锅揭开的瞬间,一阵带着飘香的热气蒸腾而出,直叫街上玩走的小童驻足垂涎……

    许栀和一路穿过大锅里沸腾的“咕噜”声,穿过氤氲的雾气,小跑进一条歪七扭八的小道,站在了百川书斋的门前。

    百川书斋的伙计正好开门,打着哈欠移开一片片的木板,正在往里搬动的时候,看见对面站着的许栀和。

    许县令上任不久,可这位县令的三姑娘却已然被周围一代熟悉。

    看见她来,伙计招了招手,脸上带笑,“三姑娘今日来得甚早。”

    许栀和喘着气,腿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听到伙计的声音,她双手撑着膝盖,勉强扬起一个笑:“早啊。”

    细小的汗珠顺着她的鬓角划落,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保养得宜的肌肤透着白皙粉嫩的光泽,连上面细小的绒毛都能看得一清二楚。伙计心中暗自惊艳,连忙移开视线,不敢再看。

    方梨落后许栀和一步,赶到后看见她站在书斋门前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将手中小心掬着木芙蓉花递过去。

    十月初还在盛开的花不多,眼下这朵木芙蓉算是矮个子里拔高。

    花朵娇艳,一路上被方梨保护得极好,连一丝褶皱都没有。

    许栀和偏头,小声道:“帮我簪上。”

    方梨点头,花不可久拿,握久了就会有折痕。

    她一边帮许栀和戴上,一边道:“姑娘,你都没几件像样的头饰。”

    许栀和的生母张小娘早逝。没了张氏,连许县令的怜惜也没有。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3】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