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这个春天过得波澜起伏,浮沉不断,风一场、雨一场。
&esp;&esp;好在如今终于雨过天青,春和景明。
&esp;&esp;庭院中春花初绽,淡香浮动,阳光暖得像一层轻纱,裹着人的心都软了。
&esp;&esp;蕙宁的案子,也在一个月后终于尘埃落定。
&esp;&esp;刑部近日正式给出结案文书,彻底洗清了她的冤屈。一切责任,最终还是按部就班地推到了那个失踪的小乞丐身上。
&esp;&esp;案情本就扑朔迷离,众说纷纭,如今既有人背锅,自然“皆大欢喜”,不再追究。
&esp;&esp;没过几日,大理寺便传来消息,说是小乞丐的尸体在护城河边被人发现,面目浮肿,身上还残存着“青黛草”的毒痕。
&esp;&esp;结案一栏写得清楚:畏罪自杀。
&esp;&esp;如此,草草了事。
&esp;&esp;消息传来时,温钧野正提笔临帖,闻言手腕一抖,一滴浓墨“啪”地落在雪白的宣纸上,迅速晕开一团乌黑的狼藉。
&esp;&esp;他冷嗤一声,将笔重重搁在山子上头,声音里是压抑不住的愤怒与讥讽:“畏罪自杀?呵!骗鬼的把戏!不用想也知道是杀人灭口。一个小乞丐,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连下一顿窝头在哪儿都不知道,他哪里来的闲心、又哪来的本事去下毒害人?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esp;&esp;蕙宁坐在窗下的绣墩上,手里捻着一枚莹润的白玉棋子,闻言只是抬了抬眼:“明王府树大根深,自然不能沾上半点瓜田李下之嫌。这案子,总得有个‘圆满’的交代,才好堵住悠悠众口,也省得夜长梦多,真被有心人顺藤摸瓜,牵出些不该有的枝蔓来。”
&esp;&esp;她语气平静,像讲别人的故事,但温钧野听得心口发闷。
&esp;&esp;他知道,若不是蕙宁借力打力,这会儿倒在护城河边的,恐怕就不是那个无名小乞丐,而是她了。
&esp;&esp;因着这桩事,梁鹤铮也识趣地告了假,再未来家塾露过面。大约是觉得相见尴尬,索性躲在自己府邸,闭门不出。
&esp;&esp;温钧野每每想起,心头的邪火便蹭蹭往上冒。那梁霑、梁鹤铮父子俩虚伪做作的嘴脸在眼前晃动,恨得他牙根痒痒,恨不得立时叁刻就冲到明王府邸揪出那对父子,用拳头狠狠他们一顿,方能解这心头之恨。
&esp;&esp;檐下忽然传来檀云的声音:“少爷、少nainai,明王府那边遣人送来了好些物件,说是……专门来慰问叁少nainai,聊表心意。”
&esp;&esp;“说曹Cao曹Cao就到。”蕙宁收拢了棋子儿,眼角微挑,带着一丝笑意,“可见背后还是少说人坏话才好。”
&esp;&esp;他听她这话,朗声笑出声来,在纸上写着“有仇必报”:“确实如此。那还是当场动手来得干脆。”
&esp;&esp;两人从赵夫人处带回一大包礼物,绸缎、珍珠串、香料盒……色彩明艳得有些刻意。
&esp;&esp;乍一看,倒真像是来安抚、来示好的。
&esp;&esp;可那包装得太妥帖,礼单写得太讲究,反倒显得虚情假意,像是将人家脸面按在礼盒里搅了又搅。
&esp;&esp;“不过是见我们国公府险些翻了船,明王府想借此讥讽两句罢了。”蕙宁将那迭锦缎放在膝头,仔细看了看,材质上乘,颜色也雅致,是眼下最时兴的月白与紫酱调和的夹缎,只是越是讲究,越显得别有用心。
&esp;&esp;温钧野却不屑一顾,一手将盒子掀开,珍珠串滑落在地,他弯腰也懒得拾起,只冷冷地道:“家里又不是没这些破玩意儿,给我看这些,作什么样子?”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