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宋皇太子日常 - 分卷阅读19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如今离省试还有两个多月,足够让学子们准备了。

    解试考完半个月后会公布成绩。

    说到今年的科举考试,之前赵旸提出建议,减少录取人数。同时,荫补制度下赐进士的人数也要减少。

    冗官一直以来都是大宋的顽固“疾病”之一。前几年,范仲淹他们推行新政,其中的一个政策就是减少冗官的情况,但是他们只能在录取人数上减少。其实,这对正儿八经参加科举考试的考生来说不公平。

    荫补制度才是冗官最大的祸根,而不是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当然,以往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也不少,但是跟荫补制度下的人数相比,就少了很多。

    宋仁宗也知道冗官最大的原因,所以前几年才会同意推行新政。不过,新政因为触犯到权贵的利益,被逼的不得不停止。

    这次赵旸提出减少赐进士出身,肯定会遭到大臣们和权贵们的反对,但是宋仁宗这次却非常强硬地推行这个政策,并且下旨,以后只能三品以上的官员有荫补,还有他们每个人只能推荐一个人。

    一下子取消荫补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徐徐图之。

    宋仁宗为赵旸辟出一条血路,等到赵旸登基的时候,他就能彻底取消荫补制度。

    限制荫补制度,这对平民百姓家的学子们是好事。这也是寒门子弟入仕途的好机会。

    赵旸觉得朝廷需要寒门子弟,等他上台后,要扶持寒门子弟,让他们去权贵大臣们抗衡。

    第77章

    解试结束后, 欧阳修和韩琦他们就忙碌了起来,忙着批阅解试的考卷。

    这几天,赵旸一下朝就跑去御书院, 观看欧阳修他们批阅考卷。

    因为考卷实行的是糊名制, 主考官们在批阅考卷的时候,是看不到考生的姓名,这样就不能徇私舞弊。

    虽然苏轼他们是在太学里参加解试的,但是他们的解试考卷是统一送到礼部, 然后再由礼部送到御书院给韩琦他们批阅。

    批阅考卷的前几日, 韩琦他们并没有看到出色的考卷,但是今天他们发现了两分非常出众的考卷。

    赵旸听了后非常好奇, 特意跑去御书院看了下这两份优秀出色的考卷。他猜到是苏轼和苏辙的考卷, 没想到还真的是的。

    虽说考卷糊了姓名, 但是赵旸认识苏轼和苏辙的笔迹, 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他们的考卷。

    “这是阿轼和阿辙他们的考卷啊。”

    欧阳修微微颔首说道:“是他们的考卷。”身为他们的先生,欧阳修当然也认识苏轼他们的笔迹。韩琦他们批改到苏轼他们的考卷时就一直赞不绝口, 欧阳修好奇一看, 发现是他的学生考卷,心里很是欣慰和骄傲。“他们考的很不错。”

    赵旸一边看苏辙他们的考卷,一边称赞道:“不愧是阿轼他们,答得真好。”

    欧阳修捋了捋胡子,笑眯眯地说道:“答得还不错。”

    “阿轼和阿辙他们的策论写的真不错。”其实, 策论就是议论文。从四书五经里节选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让考生以此为主题来答题。

    苏轼他们写的策论,文笔平实, 但是条理和逻辑非常清楚, 而且一针见血。

    所有的主考官都认为苏轼和苏辙的考卷是最出色的, 理应是今年汴京城的解试中的第一名或者第二名。

    苏轼的文采要比苏辙好那么一点,所以他的考卷被评为第一。

    赵旸拿着苏轼和苏辙的考卷给宋仁宗看,宋仁宗看了后也是称赞不已,觉得他们俩应该被评为第一和第二。

    找到了苏轼和苏辙的考卷后,赵旸又找了找沈括的考卷。

    沈括答得也不错,不过跟苏轼他们相比,是差了些。但是,沈括也在前十名之内。

    得知苏轼他们的成绩后,赵旸并没有急着去告诉他们。

    在成绩正式公布之前,他要告诉了苏轼他们的成绩,就显得……有些“徇私舞弊”了。

    再者,苏辙他们对自己考过解试很有信心。解试一考完,他们就投入到新的一轮复习中,备考省试。

    离省试还有两个多月,赵旸原本想请沈括他们一起去春猎,但是他们要备考省试,就只能下次再请他们。

    赵旸他们打算等解试的成绩公布后,再去春猎。

    这几年,赵旸和曹许他们每年春天和秋天都会去打猎。

    一开始,只有曹家子弟打猎,但是就在前年,折家和姚家他们几家也加入了。

    文臣们见太子殿下和武将世家的子弟一起打猎,一个个都非常戒备,生怕那些武将们带坏太子殿下。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