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 分卷阅读3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种种动摇人心的传言,让原本就半信半疑的人,更加左右摇摆。

    “我先通报一个好消息,咱们组建远洋渔业船队的报告,上级已经审批通过了。”袁正清笑着在会议室里环视一圈,“也就是说,咱们马上就可以借外国人的钱,买外国人的船,捕外海的鱼,还外国人的债了!”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笑声和掌声。

    不过,这番话虽然很有煽动性,却仍有人问道:“书记,外国人的便宜不是那么好占的。你看南方那边不就吃亏了嘛。咱们是不是再观望一下?”

    袁正清点头说:“观望是可以的,但咱们也不能总是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既然别人敢过,咱们为什么就一直踟蹰不前,等待别人为咱们开路?咱们为什么不能成为那个开路人?”

    有人反驳:“摸着石头过河是没错,但那么多的外债,这个学费咱们交不起呀。”

    袁正清推一下鼻梁上的老花镜说:“咱们的相关部门已经仔细研究过那个失败案例了,他们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还是摊子铺得过大!进口的船只数量过多,提前又没有做好船员的培训,渔船到港以后,闲置了一个多月,浪费了大把的盈利时间。这才导致到了还款期限时,还不上贷款。他们的失败也算给咱们提了醒,初创阶段,船队的规模不宜过大,一定要在‘快’字上下足功夫,快引进、快投产、快盈利、快还贷!要尽快让大家看到切实的效益!”

    有人反对,自然也有支持搞补偿贸易的。

    “书记,上级的回执建议咱们跟外国签约的时候,要以民间对民间。您看咱们是不是尽快成立一家专门进行远洋捕捞的渔业公司?”

    袁正清颔首道:“我跟文海同志已经商量过了,尽快成立海浦海洋渔业公司。之前咱们一直没有自己的海洋渔业公司,要么是省渔分公司,要么是县属渔业公司。咱们地区正好能趁此机会成立一家区别于群众渔业的渔业公司,专门从事外海和远洋捕捞。”

    “现在组建渔业公司并不是合适的时机,是不是等到与日本的轮船厂接洽过再谈?”之前反对的人还试图搞拖延战术。

    “尽快成立公司,将人员配齐,才能对之后的工作有所准备。上一个失败的案例就是因为准备工作做得太少了!”袁正清冲左手边的男人说,“金喜同志,你说说组织部推荐的书记和经理人选吧。”

    其他人一听,组织部门连公司的一二把手人选都已经挑好了,可见袁书记和王专员是铁了心想要干成这件事的。

    一时间多数人都保留了意见,倒是没人再继续反对了。

    “组织部经过认真考察后,认为有四位同志是比较合适的。第一位是地委办公室副主任郭志勇同志,这位同志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同志了,革命意志坚定,政治素质过硬……”

    会议室里的众人都在腹诽,刚说要跟日本企业合作,你就把这位推荐上来,是不是过于应景了?

    “第二位是地区水产局副局长陆仁同志,这位同志是从水产学院科班毕业的,有过十多年在渔船上工作的经历,是一位老渔民,非常了解咱们地区的渔业情况……”

    “第三位是地区外贸局长岑冠寿同志,这位同志有着十余年的外贸工作经验,经常与日本和港岛企业打交道,外贸局成立后,这两年的成绩非常突出……”

    “第四位是宋恂同志,这位同志目前还在省委党校进修……”

    第163章

    听过金喜的介绍,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位宋恂同志是来凑数的。

    本来嘛,另三位同志甭管是在哪个部门任职的, 至少都是在职干部。

    这位宋恂同志可倒好,本人居然还在党校进修呢!

    组织部长显然也知道大家的想法, 不带停顿地继续介绍。


下载app进行无广告阅读!

【1】【2】【3】

添加书签

站长有话要说

希望大家下载本站的app,这样就可以永久访问本站,app没有广告!阅读方便

后期会推出留言功能,你们提交你们喜欢的小说,我来购买发布到本app上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